济南思维导图培训学习班哪个好?思维导图的实质其实就是顺着大脑工作的习惯,然后达到人和图之间的自然转换,同时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输出和输入;就像计算机将所有的程序语言变成0和1的机器语言一样,人在进化的过程中,其实更愿意接受的是图案,没有文字之前,也都是用图记事,早期的中国字也是象型文字,而且人在和自然交互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眼睛作为窗口,看到和印近大脑的也是图案。思维导图就是在这样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整理的一个工具。
教你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1.阅读书籍
如果是理论性书籍,很多情况下前后章节连续性不是很强,可以读完一章之后进行整理,如果是整体性较强的书籍,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阅读完成,可以读完全书一并制作思维导图,这个大家根据实践情况和书籍难度自行判断。
2.构建书籍框架
您可以直接将书籍的目录录入到中,也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部分录入。主要的目标是将书籍中您重视的部分框架清晰的反映在思维导图中。
3.录入摘抄和内容
将书中的论证部分录入思维导图,同时将自己摘录、勾画的部分录入,这个时候不必变更书中原句,简单的录入即可。这时有两种内容,种是和书籍框架及论证有关的,放入导图的对应分支下;第二种是与框架无关,但您认为很好的话,您可以在导图中建立一个“杂项”的分支,将所有内容统统扔进这个分支下。
4.调整分类方式或框架分析方式
如果您读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作者的思路或者纯粹和作者有关的东西,那么很可能您并不关心作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如何,但是在书中您可能关心其中某些部分。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您更加关心如何做分析阅读,如何做检视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您可能要做三个主要的分支。或者您在读《麦肯锡工作方法》时,至少我更加关心麦肯锡人的工作步骤,那么就做一个工作步骤相关的思维导图——不在于作者是如何写的,重要的是你关注什么!另外,就算您希望了解作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基本上来说您前面根据目录做出的书籍框架一定是有问题的,或者说并不是您理解到的框架。在这个步骤中,根据您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一个全书的框架。
5.将内容和论证放入相应分枝中
您已经完成了整体框架的构建,现在是细化的时候了。
6.细化每个分支的逻辑性和语言
现在框架已经有了,每个分支下也有了一定内容,但是每个独立分支下的逻辑性并不清楚,您需要将书中原话转变成您自己理解的话语,尽力简化!同时,将这些句子的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时您就有了一个层次、逻辑清楚的思维导图了。
7.处理“杂项”中的内容
大家没有忘记杂项中还有很多内容吧,处理一下这些句子,将它们变成你的话,作者怎么说的重要,但是永远不如你理解的更重要!这时,您可能会发现有些内容可以放入前面整理出的框架中,有些东西则和全书整体框架或者您关注的内容并不相关。
8.将“杂项”内容归档
大家好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我在用来做,比如管理一个专门的导图,日常杂项一个导图,谈读书系列一个导图。将杂项中的内容分门别类的归入这些导图中去,不必太过在意构架和体系,您可以同样在它们中建立杂项,扔进去就OK了,等到您想用的时候再说,现在不过是一个搜集资料的过程而已。同时,好注明该条出自哪本书和页码,不过我一般懒得做,呵呵。
9.重新审视和整理框架性导图,或者,把它整个拆分!
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步!可以说前面所有的步骤不过是在为这个步骤做准备!您可能以前阅读过相关方面的书籍,也做过相应的思维导图,也就是说您的知识管理系统中已经有了这个部分的相关内容,现在将这本书的框架归类进已有的知识管理系统中去。这时您会发现很多困难,因为这本书中的东西一定和以前的框架有很大的差别,您无法直接将这个框架直接放进去!
您可以选择将现在的框架拆分或者选择将原来的框架拆分,总之,让您在同一方面的知识成为的系统和框架,而不是两个!这个过程非常麻烦,但却是收获大的时刻,因为您并不是在单纯从一本书中获得知识和能量,而是将您以前读过相关类型的知识再次进行了梳理和思考。当您看到相关分支时,您很可能将本来毫无关联的分支进行联系,发展出非常新颖的想法,也可能由于几个分支并列到同一项目下,顺其自然的找到的的途径。当您完成了这个步骤时,可以说,您已经基本将这本书中这次理解到的内容完全消化吸收了!
10.落实到实践中!
大多数知识需要的并不是非常非常深刻的反省和思考,更多的是要求我们进行梳理,把现在阅读的内容和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同时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出某些自己的东西。
后记:这篇文章给我大的启示,就是告诉我要整理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而不是仅仅看一本书,把这本书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在生活中,常常因为偏好会去读一类相同的书,而且不记笔记,时间长了就会忘记,导致自己在需要去读类似的书,如果能通过知识结构图,去常常的回忆,就可以掌握更多,并且很多,知识不在多,而在于整合与。
更新时间:2020-07-03 14: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