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pxto.com.cn/ct_0_166528297286896629784.png)
1、理解对方的心情感受
老人从床上起身时,如果曾经受到过硬拉而感到疼痛,会让对方心生畏惧,下次再遇到同样的状况,就会本能的认为“又会被弄痛”而心生抗拒,造成照护上的困难。
体力衰退之后,站立、行走、坐卧等日常活动变得吃力。简单的动作,老人也会产生恐惧。
随着肉体的老化,老人关节变得迟缓,他们对身 体不听使唤感到无奈,照护者要懂得体谅。
![](https://img5.pxto.com.cn/ct_0_166528315590187052003.png)
2、分清楚做得到与做不到的事情
凡事都由照护者替代,会使老人失去自理能力养成依赖,身体机能也会加速退化。所以,照护者必须留意观察老人的表现,只在他们真的没办法做到的时候才动手协助。
从起床到睡觉,平常生活中充满不一样的动作,这些动作需要照护协助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作为照护者必须懂得深入观察,分辨老人做得到与做不到的事情。
仔细观察老人的动作,就会发现“左腿行动不便,所以导致身体歪斜”“走路时脚抬不起来”等个人特有的习性,只要留意其姿势和动作习惯,就能够正确引导。
看到老人行动有困难,就容易凡事都出手相助。但是,尽管他本人动作迟缓,只要做得到,就要尽量让他亲自去完成,这样才能够让他保持行为能力。深深吸一口气,耐心守护,让他自己慢慢完成吧!
无论老人用多长时间也做不到的动作,才可出手相助。作为照护者,要充分意识到年长者“会痛”“恐惧”“动不了”的难处,不加重老人所谓的负担。
3、清楚说明,征询对方的配合
进行动作照护时,如果无视对方的意向,只管自己机械化的操作,肯定是无法将照护做好的。要在采取行动前,向对方说明接下来要进行的内容,让人有心理准备,才会容易配合,有助于防止意外发生。
![](https://img5.pxto.com.cn/ct_0_166528344693690181574.jpg)
采取动作前,一定要先出声提示,清楚说明接下来要做什么。默不作声任意搬动对方身体,会令人不快。
比如,同样是从床上起身,接下来是要在床上用餐,还是移动到其他地方,起身的动作会有不同。照护者应在老人起身前,就先清楚说明动作的目的和内容。
照护者与老人有共同的动作目的时,照护才能顺利进行。要把意识放在活动的方向,让老人配合你来移动身体重心,就不必花费多余的力气。
4、不厌其烦的出声提醒
需要让老人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假如只是说“请站起来”,会让人觉得很冷淡,这样难以让对方有积极配合的意愿。
用温和有礼的口气出声提示,只是较基本的态度。虽说把“请、谢谢、对不起”常挂在嘴边上,但是肢体语言和态度也有可能令人感到压力大。
5、温柔对待长者身体
先出声提示对方之后,再以温柔的动作引导,这是照护的基本要求。照护原则是尽量不让对方感到疼痛。
对照护者来说是较便捷省事的做法,这是照护的忌讳。突然被人抓住,必定会紧张而僵硬,因此会容易感到疼痛。
照护者用单手抬起对方的手脚,不仅自己费力,施加的力量都集中在一点上,有时会弄痛对方。
6、对双方身体都无负担的照护
掌握照护的动作要领,特别是体位交换等诀窍,需要经验的积累。不勉强、不依赖蛮力,是对照护者和受照护者双方都比较理想化的照护。
用不适当的姿势勉强去做,照护者的身体负担会很大。因此,请至少采取平稳的姿势。
![](https://img5.pxto.com.cn/ct_0_c_166528387345115584954.png)
![](https://img5.pxto.com.cn/ct_0_c_166528389124194865338.png)
![](https://img5.pxto.com.cn/ct_0_c_166528390527903765248.png)
来源:阿纳家、爱普雷德
题图:摄图网